多条断流河全线贯通 我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

多条断流河全线贯通 我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
中新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西夏陵申遗成功后的首场西夏文明专题展览,“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携103件(套)西夏文物,于9月30日亮相北京首都博物馆。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今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拥有了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1038~1227)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地处宁夏贺兰山东麓,总面积近40平方公里。西夏陵为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见证,而本次展览中展出的大部分展品正来自西夏陵。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展览分为共铸“中国”统序、共享“中国”繁华、共创“中国”之美、共遵“中国”陵制4个单元。展品中有33件(套)一级文物,包括黑釉剔刻花四系扁壶、西夏荔枝纹金牌饰、彩绘泥塑佛头像、石雕力士支座等,涵盖瓷器、金银器、碑刻、雕塑、建筑残件等多种类型。展品全面呈现了西夏时期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信仰形态与艺术风格。  宁夏自古就是各民族频繁交往交流交融之地。早在7世纪,居住于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草原上的党项族,逐渐内迁至今甘肃东部、宁夏和陕西北部繁衍生息。公元11至13世纪,党项族建立西夏,又称“大夏国”“大白高国”等。前期与辽、北宋,后期与南宋、金朝并立。西夏文残碑。 主办方供图  西夏积极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凭借宜农宜牧的自然条件,推动了西北地区的统一及族群融合。境内党项、汉、吐蕃、回鹘、鞑靼、契丹、女真等民族在经济上互补互惠,文化上互学互鉴,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  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主办,得到了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海原县文物管理所、武威市博物馆、阿拉善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的支持,将持续至12月14日。(完)--> 【编辑:陈海峰】

权威机构称,在PG赏金大对决下载✅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网址【079.one】㊙️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注册即送38元方面,值得关注。

经过风险评估,一片云龙湖,几代水利人。一片曾被视为“利剑”的沼泽洼地,经过水利人的不懈耕耘,已被改造成波光粼粼的国家5A级景区。从石狗湖到云龙湖,一片汪泽的变迁史,也是一部万千军民勠力同心、代代水利人接力传承的奋斗史。  从“水害”变“水利”:手挑肩扛出来的水库大坝  云龙湖所在位置原名为“石狗湖”,起初只是一片沼泽洼地。石狗湖边没有堤坝,每逢雨季,湖水暴涨,威胁市区安全。为保障人民生命、守护城市安全,徐州市政府决定挖土筑堤,修建水库。  扩湖筑坝首要的是人力。1958年秋,徐州市动员机关干部、学生、群众、解放军战士共约1.5万人参与修堤工程。在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施工现场的每一摞土都是靠人力搬运。“用箩筐装、用扁担挑、用平板车推,当时挖湖全靠人力。”现年93岁的徐瑞英老人当年26岁,是1957年被分配到徐州参加工作的知识青年。  来到徐州后的第二年,徐瑞英也参与到云龙湖水库的建设工作中:“我从小在城市长大,不会挑扁担,后来就安排我去拉平板车,我在前面拉,男同志在后面推,全是大上坡,非常艰苦。”劳动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家的干劲十足,徐瑞英回忆道:“虽然那时候每个人都是咬着牙在坚持,但是心里开心得不得了。大家劳动完之后都在笑,我们很团结,一直在互相照顾。”  水库建设不仅靠人民群众积极乐观的精神,更依靠军民联合、劲往一处使的勠力同心。参与水库建设的1.5万人里,有1万多人是当时驻扎徐州的解放军指战员。1960年工程竣工后,水库被正式命名为“云龙湖水库”,为了纪念和表彰参与建设的解放军部队,修筑的大坝被命名为“八一大坝”(后称“八一大堤”)。  1975年开始,为提升水库防洪蓄水能力,徐州再次动员上万军民,加高加宽大坝,后又开凿长约2千米的溢洪道。1981年,溢洪道及其辅助工程顺利竣工,标志着云龙湖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从此,云龙湖区这片在徐州人民头上悬挂百年的“利剑”,彻底从害人民、伤人民的“水害”变为兴人民、旺人民的“水利”。  从“防洪屏障”到“城市名片”:代代接力后的华丽变身  “我父亲就是云龙湖第一代水利工作者。”徐州市水务局团委书记石方健的父亲石炳武是几十年的老水利人,在云龙湖水库修建完成之后,他承担起了包括云龙湖在内的水利防汛工作:“巡视河坝、调水、度汛等等,都是我父亲的日常工作。”  水库能修得好,也要能守得住,守护云龙湖的接力棒在一代一代往下传。石方健也是云龙湖新一代的水利人:“以前我不懂为什么每次下大暴雨的时候,别人都是回家,而我父亲一定是急匆匆地往单位赶。直到我也从事了水利工作,我才明白这其实是父辈身上的‘治水精神’。”  作为“水二代”的石方健,将“治水精神”的传承视为自己的使命:“‘治水精神’不变,但使命传承的形式我感觉到有所变化。”从扁担、铁锹、平板车到挖掘机、推土机、大型机械,从人工抄写的水情图到鼠标操控就能调出的水文档案,从人力封堵疏浚到智慧水利系统,书写水利人传承使命的笔触在悄然变化。“以前的水利工程靠的是人海战术,现在只要人坐在电脑面前,水位、流量、洪峰度汛的实时状态就能随时掌控,闸门启闭、翻水调水也是可以鼠标一键启动。我很感慨,也很自豪。”石方健这样说。  1998年,云龙湖扩建滨湖公园,将堤坝宽度扩建到100米,水患基本消除。稳固的云龙湖坐镇徐州,不仅守护一方百姓安居,更成为徐州市标志性景点。2016年,云龙湖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石方健说:“水利工程不再仅仅是挖个湖、倒个坝,而是变成每个人都喜欢去的风景名胜,这是水利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如今,作为风景名胜区的云龙湖在新一代人的努力下继续成长,成为徐州市的一张名片。不少大学生加入了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成立的“云管委志愿服务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保护云龙湖生态。“我们经常在云龙湖做一些科普类、环保类的宣讲活动,帮助老人、小孩等人群增强环保意识。先辈们描述他们挖湖的情景令人震撼,他们为我们打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我们要守护好,继续向下传承。”江苏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葛金鹏这样说。  漫步在云龙湖畔,那拂过湖面的微风,仿佛也在轻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它讲述的不仅是制服水患的智慧,更是薪火相传的治水精神——从手挑肩扛的艰苦奋斗,到精益求精的科学守护,再到全民参与的自觉热爱。云龙湖的美好面貌,将在代代传承中灵动而永恒。  荔枝新闻记者/宁海瑞 张静萱--> 【编辑:付子豪】

优势在于,马上,巍巍天山流金彩,莽莽昆仑尽欢颜。9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25日中午,总书记在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后,乘专机返回北京。  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到新疆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庆祝活动,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三天时间行程满满,一起回顾总书记新疆之行难忘瞬间。  统筹...

经验表明,出于,今天(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无数英烈拯救民族危亡,守护万家安宁忠魂不泯,英灵犹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个民族对英雄的敬仰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让我们以最崇高的敬意缅怀先烈,致敬英雄01民族存亡之际是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不倒的长城用生命照亮来路冰天雪地,弹尽粮绝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数个昼夜残忍的日军将他的遗体割头剖腹发现胃里只有树皮、草根、棉絮……竟没有一粒粮食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